暑期中医营养膳食及生活调护
受访专家 王斌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副主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
夏季7、8月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,有“小暑”“大暑”“处暑”等节气,也是阳气最重的季节。夏季新陈代谢旺盛,体力消耗大,那么暑期养生饮食等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?
记者:暑期容易产生哪些疾病?
王斌: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,一个是“热”,一个是“湿”,体感非常不适。容易产生的疾病之一是中暑,轻者会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口渴、多汗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重者可能会出现热痉挛,甚至有生命危险,此外还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、肠道传染病。
记者:中医在营养膳食方面有什么建议?
王斌:当进入盛夏时节,气温高且湿度大,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。长夏在五行中属土,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,而脾最恶湿喜燥,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,出现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脾胃虚弱的人,应注意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,可以少食多餐。夏季动辄出汗,使人口渴,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,更不能喝大量冷饮,反之,极易损伤脾胃,导致慢性脾胃疾病。
热天以清补、健脾、祛暑化湿为原则。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,而应主要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。如鸭肉、鲫鱼、虾、瘦肉、香菇、蘑菇、平菇、银耳、薏米等。也可进食一些绿豆粥、扁豆粥、荷叶粥、薄荷粥等“解暑药粥”,有驱暑生津功效。
记者:生活起居方面有什么建议?
王斌:夏季养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:1.虽然气温较高,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。即常说的“春夏养阳”。阳气是人的动力,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,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,反易被外邪折伤,如大汗则亡阳。2.立夏之后,北半球阳光照射充足,日照时间延长,加之气温升高,人的睡眠会减少。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更易加重,辗转难眠,或夜卧不安。中医讲夏季宜“早卧早起”,顺应节气。3.平心静气,大暑炎热易烦躁,需做好精神调养,修身养性,避免急躁和生气。
新报记者 李文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