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困”来袭,中医教你应对
“春困”本身并不是疾病,医生提醒:有一些疾病会伪装成“春困”的样子,一定要提高警惕
“春困”来袭,中医教你应对
俗话有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,在冬春季节转换的阶段,人体阳气从冬藏转为春生,气血增长。有一些人会因为体内阳气跟不上自然界阳气升发的步伐,出现一种人体暂时失调的现象,也就是“春困”。长沙市中医医院(长沙市第八医院)星沙院区针灸康复科张衡才副主任医师提醒,“春困”本身并不是疾病,但是有一些疾病会伪装成“春困”的样子,一定要提高警惕,例如脑卒中、肝脏疾病、甲减等。
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是季节转换时正常现象
“头天晚上十一时睡,早上八时起,还是困,每天都睡不醒。”最近,56岁的刘先生非常苦恼。他自3月中旬开始出现嗜睡、困倦疲乏的症状,一开始以为是工作加班时间过长导致的睡眠不足,但不断补觉也未能缓解嗜睡的情况。“医生,我这是不是‘春困’?‘春困’是病吗?”刘先生来到长沙市中医医院(长沙市第八医院)就诊。
“春天,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、昏沉欲睡,民间称之为‘春困’,这是人体的正常现象。”张衡才介绍,中医认为,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春季春阳升发,万物复苏,人体的清阳之气也应顺时升腾,表现为生机勃发之态。如若人体清阳之气升发不利,则会导致“春困”的发生,表现为困倦、疲乏、头昏、嗜睡、食欲不振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。
在冬春季节转换时,许多因素会导致人体产生“春困”现象。首先是生物钟的调整。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。春天昼渐长,夜渐短,人们睡眠时间相对减少,也易感到困倦。其次,春季气温逐渐回暖,人体新陈代谢加速,能量消耗增加,若能量摄入不足,可能导致身体感到疲劳。
此外,春季雨水较多,空气湿度增大,湿邪容易侵入体内,影响脾的运化功能,导致气血生化不足,进一步引发疲倦乏力的症状。
最后,随着春天气温升高,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,皮肤血流量增加。然而,人体总血流量相对稳定,皮肤血流增加可能导致脑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,进而引发大脑缺血缺氧的现象。
“春困”不是病,但要小心这些会伪装的疾病
值得注意的是,“春困”本身并不是疾病,但是有一些疾病会伪装成“春困”的样子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张衡才对刘先生进行了望闻问切,结合头部CT等检查结果,考虑刘先生为腔隙性脑梗死,将其收入针灸康复科住院治疗,目前刘先生经系统康复治疗后病情好转,已经出院。
异常“春困”要警惕。张衡才强调,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困倦,要警惕以下几种疾病:中风,据报道,超过70%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至10天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。若个体存在高血压等高危因素,并伴随连续哈欠、肢体麻木无力、头晕头痛、言语不清等症状,应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。这种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。
肝脏疾病,肝脏作为一个“沉默的器官”,因其上无痛觉神经分布,使得疾病初期难以被察觉。若个体在感到疲劳和困倦的同时,还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厌油腻、腹胀等症状,应迅速前往医院接受检查,包括肝炎病毒学、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,以排除肝脏疾病的可能性。
此外,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贫血、糖尿病、焦虑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个体在白天感到困倦和精神疲乏,这些症状与春季常见的疲劳感相似,但实际上是“假性春困”。若个体在保持充足睡眠后,仍感到困倦无法缓解,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,以确定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中医养生理念助你赶跑“春困”
根据中医治未病的养生理念,春困可以通过起居、情志、饮食、运动、穴位保健等方法综合调理。”张衡才介绍,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市民调理“春困”:
1 起居调节
早睡早起,逐渐适应春天阳气的生发。
2 情志调节
畅达情志以养肝。肝主情志。养肝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,防止肝火内盛,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。
3 饮食调节
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,适当多吃一些辛甘发散的食物,比如白萝卜、葱白等;避免过多食用酸性食物,比如柠檬、橘子等,因为酸味入肝,酸性收敛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以及肝气的疏泄。同时饮食宜清淡,少食寒凉和肥甘厚味之品,以免伤脾。
4 运动调节
多做户外运动、有氧运动,比如慢跑、打太极等,加强血液循环,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。注意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,容易耗伤阳气。
5 穴位保健
按摩头面部穴位可增加脑部供血,促进头部血液循环,增加大脑供血,起到醒神益智、助眠安神、消除疲劳、强健精神的养生功效,像太阳穴、百会穴、风池穴,您可以尝试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缓解春困症状。
张衡才提醒,克服困倦应当形成优质的睡眠习惯。首先,优化睡眠环境至关重要。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确保温度适宜;按时熄灯,保持环境黑暗,避免光线干扰;紧闭门窗,隔绝噪音等不利因素;选择适合的床上用品,枕头高度适中,避免过高或过低。
其次,养成科学的睡眠习惯。生活作息要规律,顺应自然节律调整作息和活动时间,避免晚睡晚起;白天积极参与户外活动,增强体质,严格控制白天的打盹和卧床时间;维持情绪稳定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;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;睡前进行热水淋浴或泡脚,以舒缓身心。
此外,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对改善睡眠有积极作用。晚餐不宜过晚,且应控制食量,以清淡为主,减少摄入高能量和难以消化的食物;避免饮用咖啡、浓茶等刺激性饮品;控制酒精摄入量。
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
来源:长沙晚报